清濁音

From Phonology

語言學中,將發音時聲帶振動的音稱爲濁音,聲帶不振動的音稱爲清音輔音(子音)有清有濁,而多數語言中元音(母音)均爲濁音,鼻音邊音半元音也是濁音。

漢語普通話以及多數方言沒有濁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漢語拼音p [pʰ]和b [p]均爲清音,其分別在於送氣(aspirated)與不送氣(unaspirated),是兩個音位(phoneme)。英語pin的p是出氣清輔音,spin的p是不出氣清輔音,但是英語使用者不認為有所不同,也就是沒有分辨的作用,所以算是同一個音位

Contents

[edit] 分辨

在說“啊——”aaaaa/a/的時候,用手觸摸聲帶上部,可感覺聲帶振動,因此這個元音/a/是濁音。而在說漢語的“巴巴巴……”bababa.../papapa/時,在字閒停頓閉口時會發現既沒有聲音發出,手也感覺不到聲帶振動,因此這個/p/是清音。

如將發音錄下,觀察相應的波形圖,會發現清塞音和塞擦音在輔音除阻前有個無聲區,而在發濁音的過程中一直能看到波形。

[edit] 漢語

中古漢語中,聲母分爲四類: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如幫(p [p])、精(c [ts])、心(s [s]),次清如滂(ph [pʰ])、清(ts [tsʰ]),全濁如-{並}-(b [b])、從(z [dz])、邪(zs [z]),次濁如明(m [m])、來(l [l])、以(j [j])母。按照學術界的擬音,全清聲母包括不送氣的清塞音塞擦音以及清擦音,次清包括送氣的清塞音和塞擦音,全濁包括濁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全濁聲母送氣性質尚有爭議),次濁包括鼻音邊音半元音

在現代漢語的多數方言中都缺乏濁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即中古全濁音。在官話粵語等方言中,中古全濁聲母清化成相應的清聲母。官話中塞音和塞擦音依平仄,平聲送氣同次清(如“同”dung字漢語拼音tóng /tʰʊŋ/),仄聲不送氣如全清(如去聲“洞”dungh字漢語拼音dòng /tʊŋ/,和入聲“讀”duk字漢語拼音dú /tu/)。粵語基本同官話,但白讀中上聲字同平聲送氣。吳語老湘語仍保留全清、次清、全濁三分的特徵。閩語情況複雜,其中閩南語中古的全濁音清化,但中古的鼻音(次濁音)塞化爲濁塞音(或者變成邊音)。如“閩南語”三字的聲母中古漢語本來是/m/, /n//ŋ/,而現在成了/b/, /l//g/。。

[edit] 印歐語系

英語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區分清濁,如p /p/和b /b/。英語的清塞音,尤其在詞首和詞中的重音前送氣很強,如pin裏的p是[pʰ],同漢語的p。在s後面的清塞音不送氣,如spin中的p [p],發音同普通話的b,有些英語教師稱其爲“濁化”是完全錯誤的。而英語的b [b]也是不送氣,以沒有濁塞音的漢語方言爲母語的人聽起來和不送氣清塞音沒有區別,學習時會受母語影響而將英語的濁塞音清化成不送氣清塞音,須注意清濁音的區別並多加練習才能將濁塞音發好。德語情況和英語類似,也是區分清濁音,而清塞音通常送氣,而s後面的清塞音送氣較隨意。

羅曼語族(包括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俄語荷蘭語等語言也區分清濁音,但其清塞音不送氣,如ta發音類似普通話的“搭”而非“他”。在母語沒有濁塞音的人聽起來,ta和da的發音難以區分。而以上述語言爲母語的人說英語時,也經常帶有將清塞音不送氣化的口音。

梵語的塞音四分,清濁各有送氣和不送氣,如क ka, ख kha, ग ga, घ gha。

拉丁語從拼寫上三分,有p, ph, b三套,原本可能是清不送氣、清送氣和濁不送氣三類,但目前歐洲各國的拉丁語讀音多只有兩套,ph, th, ch有時擦化成/f/, /θ/, /x/,有時和p, t, c混同。

[edit] 東方語言

朝鮮語 日語

[edit] 參見

ko:청음과 탁음

en:Voice (phonetics)

Persona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