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調
From Phonology
m (→參見) |
m (→參見) |
||
Line 13: | Line 13: | ||
*[[降階浮動]] | *[[降階浮動]] | ||
*[[浮動聲調]] | *[[浮動聲調]] | ||
- | *[[普實台文 | + | *[[普實台文]] |
[[Category:語音學]] | [[Category:語音學]] |
Revision as of 14:58, 29 March 2006
變調(tone sandhi)即是將聲調變化之方法使用於字詞音節併合上的處理。變調 在梵文裡意思為 "合併在一起"。在所有的聲調性語言之中改變聲調的程序是一種主動形態的作為,不過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是一種語言上比較普偏性的聲調併合運作形態。
在中文裡,最普通的變調規則即是在一組兩個第三聲的合音節中,須將合音節中領先的第一個音節提升到第二聲。舉例來說,nǐhǎo (漢語拼音,漢字的意思即:你好)為最普通的中文問候語,nǐ 與 hǎo 都是原調第三聲,不過合音節第三聲的 nǐ 須提升為第二聲 ní,要唸為 níhǎo。變調在客家話裡是比較複雜的;不過在閩南語裡也是相當複雜的,而最複雜的變調卻是存在於吳語與晉語當中。再舉個例子來說明變調是可以影響詞義的,在臺灣話的詞素裡 hoe(第7聲調) (會) 與 chiaf(第1聲調) (車)可以組成兩個字 hoeachiaf;hoefchiaf,而它的詞意是根據聲調改變來變化的。當 hoe 變為"第2聲調" hoea 時,hoechiaf 意即"貨車"。當 hoe 變為"第1聲調" hoef 時,hoefchiaf 意即"火車"。
美國印第安切羅基語有一相當強固的聲調系統,其聲調組合有不同的表現方法,且其細膩與複雜的聲調規則卻由一個部落到另一個部落而有所不同的表示。然而在許多的地區(沒有疑問的由於查洛基語經常掉落到第二語言的地位上),聲調系統卻在逐漸地進行簡化的趨向,不過是在許多切羅基族年長者的身上,舊有的聲調系統卻仍然維持著極端重要的意義,並且始終堅持底固守使用著。
參見
en:Tone sandhi fr:Sandhi tonal gl:Sandhi tonal nl:Toon-sand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