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

From Phonology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m
 
(9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Line 1: Line 1:
-
'''汉语音韵学'''是中国独有的一门科学。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通常就称为[[音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其目标为,在[[汉语]][[方言]],[[隋朝]]和[[唐朝]]的[[反切]]系统的基础上,探测古汉语的发音如何,以及古今发音的演变规律。音韵学的研究最注重[[中古汉语]](隋唐)和[[上古汉语]](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
'''汉语音韵学'''(常简称为“音韵学”、“声韵学”)是关于历代汉语[[音系]]及其发展过程的学科。这就是说,一般而言,目前學界談到[[漢語音韻學]],其內含並不是針對[[漢語]]所做的音韻學,而是漢語的[[歷史語言學]]
 +
它的目标为,在[[汉语]][[方言]],[[隋朝]]和[[唐朝]]的[[反切]]系统的基础上,探测古汉语的发音如何,以及古今发音的演变规律。音韵学的研究最注重[[中古汉语]](隋唐)和[[上古汉语]](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
 +
==历史==
汉语音韵学最初属于传统的[[语文学]],后来传统语文学发展为[[汉语语言学]],而[[汉语音韵学]]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汉语音韵学最初属于传统的[[语文学]],后来传统语文学发展为[[汉语语言学]],而[[汉语音韵学]]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Line 8: Line 11:
[[清朝]]学者将汉语音韵学分为:
[[清朝]]学者将汉语音韵学分为:
-
*[[古音学]]:研究先秦时期的上古音
+
*古音学:研究先秦时期的上古音
-
*[[今音学]]:研究《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
+
*今音学:研究《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
-
*[[等韵学]]:用图表来分析语音的发音原理和类别
+
*等韵学:用图表来分析语音的发音原理和类别
现代学者则将汉语音韵学分为:
现代学者则将汉语音韵学分为:
-
*[[断代音韵学]]:对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研究
+
*断代音韵学:对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研究
-
*[[历代音韵学]]:对语音发展的研究
+
*历代音韵学:对语音发展的研究
-
二者统称为[[汉语音韵史]]
+
二者统称为汉语音韵史。
-
==研究资料==
+
==研究方法==
-
汉语音韵学主要是通过对古代遗留下来的音韵学资料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研究起来与其他语言有一些不同。
+
汉语音韵学研究汉语的古音。现有的古音知识是利用大量的文献材料和非文献材料,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出来的。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研究起来与其他语言有一些不同。
-
汉语音韵学研究的资料有:
+
汉语音韵学最重要的研究资料是古代专门的'''[[韵书]]'''、'''[[等韵图]]'''等音韵著作,因为它们包含完备的音系框架。重要的古代音韵著作:[[广韵]]、[[中原音韵]]等。
-
*韵文:包括历代的诗词歌赋
+
 
-
*[[反切]]、韵书、韵图
+
此外,还有间接的古音资料如
-
*现代汉语方言
+
*历代韵文的押韵情况、谐声字、假借字
-
*[[对音]]
+
*现代汉语的各个分支(方言/独立语言)的语音状况
-
*[[三十六字母]]
+
*其它语言,主要是接受汉语古音较多的[[韩语]]、[[越南语]]、[[日语]]
 +
*古代翻译自其它语言的文字资料,如[[佛经]]
 +
 
 +
汉语音韵学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
*[[韵书]]、[[等韵图]]性质、体例、功用、三十六字母
 +
*以韵母成分为条件分析出的单位:[[]]、[[韵部]]、[[韵系]]、[[摄]]、[[开合]]、[[四等]]
 +
*字母分类的概念:五音、清浊
 +
*从文献材料考证古音的基本途径,如诗文押韵字的归纳方法、谐声字的演绎方法。
 +
*拟测古音音值的方法。
 +
 
 +
==汉语音韵史==
 +
{{main|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
 +
 
 +
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对象--历代汉语[[音系]]及其发展过程--构成了汉语音韵史。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将汉语音韵史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时期(但如何分期,上下限如何,学界看法并不一致)。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音系]],上古、中古、近古的代表音系分别是[[诗经]]音系、[[广韵]]音系和[[中原音韵]]音系。
 +
 
 +
这并不是说,这些时期自始至终、从南到北,无一例外地使用同一个音系的语音。汉语的语音是在一直演变着的,某一具体年代的代表音系可能与当时的语音差别很大 --例如在《广韵》撰写成稿的北宋时期的语音,与广韵里所反映的语音已经相差很远了;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巨大差异也一直存在,但由于古音资料的匮乏,音韵学在研究或谈及某个具体年代的汉语语音时,往往只涉及该年代所具有的有代表性、为韵书等所纪录的语音音系 -- 即读书音,一般不涉及方言。
 +
 
 +
研究古汉语音韵,就必然涉及到通用语语音状况。但是读书音与全国通用语(或者说共同语)的实际语音状况,并不一定相同。明清时期的通用语是[[官话 (中国历史)|官话]],清末官话采用北京音可确定,但在此之前,究竟是[[南京|金陵]]音、[[北京]]音、[[洛阳]]音,各家的说法并不相同。
 +
 
 +
而更早的时候,如唐宋之际的中古时期,甚至连是否存在通用语<small>(可能存在的称呼有通语、雅言、雅音等)</small>,是否有标准音,标准音以什么地方的语音为依据这些基本的问题,学术界都有争论。例如,作为中古代表音系的广韵音系(包括《切韵》、《韵镜》等),一部分学者,如[[马伯乐]],认为很可能是以唐代长安方音为基础;而另一部分学者,如[[罗杰瑞]]和[[柯蔚南]],则认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并认为唐代长安音未必是全国通用语。
 +
===先秦音韵史===
 +
===汉代音韵史===
 +
===六朝音韵史===
 +
===隋唐音韵史===
 +
===宋代音韵史===
 +
===元代音韵史===
 +
===明清音韵史===
==用途==
==用途==
汉语音韵学最重要的是帮助阅读古代的文献。另外对于[[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史]]、[[民族学]]、[[敦煌学]]、[[中亚学]]等学科的研究可以提供可靠的资料。
汉语音韵学最重要的是帮助阅读古代的文献。另外对于[[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史]]、[[民族学]]、[[敦煌学]]、[[中亚学]]等学科的研究可以提供可靠的资料。
 +
 +
==外部链接==
 +
*[http://www.newsmth.net/bbs0an.php?path=%2Fgroups%2Fsci.faq%2FLinguistics%2FHistory%2FChinese 水木社区Linguistics版精华区汉语音韵史专栏]
 +
*[http://www.jszyw.com/Article/Catalog111/14678.html 中古音分期综述]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Line 37: Line 70:
#''Baxter, William ,A handbook of Old Chinese Phonology, Mouton de Gruyter, 1992 ISBN 311012324X''
#''Baxter, William ,A handbook of Old Chinese Phonology, Mouton de Gruyter, 1992 ISBN 311012324X''
#''Sagart, Laurent,  The Roots of Old Chinese, Benjamin, 1999 ISBN 1556199619''
#''Sagart, Laurent,  The Roots of Old Chinese, Benjamin, 1999 ISBN 1556199619''
 +
# ''[[马伯乐]],聂鸿音译,《唐代长安方言考》,中华书局,2005,ISBN7-101-04335-6''
 +
# ''丁邦新,《汉语音韵史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语言组
 +
# ''李新魁,《中古音》,商务印书馆,2005,ISBN 7-100-00119-6
[[Category:漢語音韻學|*]]
[[Category:漢語音韻學|*]]
[[Category:汉语语音]]
[[Category:汉语语音]]
[[Category:古代汉语]]
[[Category:古代汉语]]
 +
 +
{{汉语}}
[[en:Historical Chinese phonology]]
[[en:Historical Chinese phonology]]
[[ja:音韻学]]
[[ja:音韻学]]
[[ko:음운학]]
[[ko:음운학]]

Current revision as of 10:00, 10 August 2006

汉语音韵学(常简称为“音韵学”、“声韵学”)是关于历代汉语音系及其发展过程的学科。这就是说,一般而言,目前學界談到漢語音韻學,其內含並不是針對漢語所做的音韻學,而是漢語的歷史語言學

它的目标为,在汉语方言隋朝唐朝反切系统的基础上,探测古汉语的发音如何,以及古今发音的演变规律。音韵学的研究最注重中古汉语(隋唐)和上古汉语(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Contents

[edit] 历史

汉语音韵学最初属于传统的语文学,后来传统语文学发展为汉语语言学,而汉语音韵学也就成为了其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明朝学者陈第最早提出诗经押韵不準確,是因为「古今音變」;但遲至清朝顾炎武才是试图分析古代音韵的第一个学者。

[edit] 分类

清朝学者将汉语音韵学分为:

  • 古音学:研究先秦时期的上古音
  • 今音学:研究《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
  • 等韵学:用图表来分析语音的发音原理和类别

现代学者则将汉语音韵学分为:

  • 断代音韵学:对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研究
  • 历代音韵学:对语音发展的研究

二者统称为汉语音韵史。

[edit] 研究方法

汉语音韵学研究汉语的古音。现有的古音知识是利用大量的文献材料和非文献材料,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出来的。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研究起来与其他语言有一些不同。

汉语音韵学最重要的研究资料是古代专门的韵书等韵图等音韵著作,因为它们包含完备的音系框架。重要的古代音韵著作:广韵中原音韵等。

此外,还有间接的古音资料如

  • 历代韵文的押韵情况、谐声字、假借字
  • 现代汉语的各个分支(方言/独立语言)的语音状况
  • 其它语言,主要是接受汉语古音较多的韩语越南语日语
  • 古代翻译自其它语言的文字资料,如佛经

汉语音韵学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 韵书等韵图性质、体例、功用、三十六字母
  • 以韵母成分为条件分析出的单位:韵部韵系开合四等
  • 字母分类的概念:五音、清浊
  • 从文献材料考证古音的基本途径,如诗文押韵字的归纳方法、谐声字的演绎方法。
  • 拟测古音音值的方法。

[edit] 汉语音韵史

主条目:上古汉语{{#if:中古汉语

 |{{#if:近代汉语|、|和}}中古汉语}}{{#if:近代汉语
 |{{#if:|、|和}}近代汉语}}{{#if:
 |{{#if:|、|和}}[[{{{4}}}]]}}{{#if:
 |和[[{{{5}}}]]}}{{#if: |  (在{{主条目}}中有過多的參數)}}

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对象--历代汉语音系及其发展过程--构成了汉语音韵史。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将汉语音韵史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时期(但如何分期,上下限如何,学界看法并不一致)。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音系,上古、中古、近古的代表音系分别是诗经音系、广韵音系和中原音韵音系。

这并不是说,这些时期自始至终、从南到北,无一例外地使用同一个音系的语音。汉语的语音是在一直演变着的,某一具体年代的代表音系可能与当时的语音差别很大 --例如在《广韵》撰写成稿的北宋时期的语音,与广韵里所反映的语音已经相差很远了;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巨大差异也一直存在,但由于古音资料的匮乏,音韵学在研究或谈及某个具体年代的汉语语音时,往往只涉及该年代所具有的有代表性、为韵书等所纪录的语音音系 -- 即读书音,一般不涉及方言。

研究古汉语音韵,就必然涉及到通用语语音状况。但是读书音与全国通用语(或者说共同语)的实际语音状况,并不一定相同。明清时期的通用语是官话,清末官话采用北京音可确定,但在此之前,究竟是金陵音、北京音、洛阳音,各家的说法并不相同。

而更早的时候,如唐宋之际的中古时期,甚至连是否存在通用语(可能存在的称呼有通语、雅言、雅音等),是否有标准音,标准音以什么地方的语音为依据这些基本的问题,学术界都有争论。例如,作为中古代表音系的广韵音系(包括《切韵》、《韵镜》等),一部分学者,如马伯乐,认为很可能是以唐代长安方音为基础;而另一部分学者,如罗杰瑞柯蔚南,则认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并认为唐代长安音未必是全国通用语。

[edit] 先秦音韵史

[edit] 汉代音韵史

[edit] 六朝音韵史

[edit] 隋唐音韵史

[edit] 宋代音韵史

[edit] 元代音韵史

[edit] 明清音韵史

[edit] 用途

汉语音韵学最重要的是帮助阅读古代的文献。另外对于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史民族学敦煌学中亚学等学科的研究可以提供可靠的资料。

[edit] 外部链接

[edit] 参考书目

  1.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ISBN 7-100-02644-X
  2. 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ISBN 7-5320-6820-X
  3.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 ISBN 7-100-01124-8
  4. Baxter, William ,A handbook of Old Chinese Phonology, Mouton de Gruyter, 1992 ISBN 311012324X
  5. Sagart, Laurent, The Roots of Old Chinese, Benjamin, 1999 ISBN 1556199619
  6. 马伯乐,聂鸿音译,《唐代长安方言考》,中华书局,2005,ISBN7-101-04335-6
  7. 丁邦新,《汉语音韵史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语言组
  8. 李新魁,《中古音》,商务印书馆,2005,ISBN 7-100-00119-6Template:汉语

en:Historical Chinese phonology ja:音韻学 ko:음운학

Personal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