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浊声母

From Phonology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m
(浊音清化)
 
(12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Line 1: Line 1:
'''全浊声母'''指[[中古汉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响音]]声母称[[次浊声母]]或者[[清浊声母]]。
'''全浊声母'''指[[中古汉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响音]]声母称[[次浊声母]]或者[[清浊声母]]。
-
在[[韵图]]里,全浊声母包括[[竝母]]、[[奉母]]、[[定母]]、[[澄母]]、[[从母]]、[[邪母]]、[[床母]]、[[禅母]]、[[群母]]和[[匣母]],参见[[首温字母]]。
+
在[[韵图]]里,全浊声母包括[[竝母]]、[[奉母]]、[[定母]]、[[澄母]]、[[从母]]、[[邪母]]、[[床母]]、[[禅母]]、[[群母]]和[[匣母]],参见[[守温三十六字母]]。
== 浊音清化 ==
== 浊音清化 ==
-
到了后来的年代,多数中国方言全浊声母变成了相对的清声母。
+
到了后来的年代,多数中国方言全浊声母变成了相对的清声母。全浊声母的清化有以下三种主要的模式:
-
[[官话]][[粤语]]平声演变为[[送气清音]],仄声演变为[[不送气清音]]
+
#平声演变为[[送气清音]],仄声演变为[[不送气清音]],即“平送仄收”模式。([[官话]][[粤语]]
-
[[赣语]]、[[客家话]]、[[徽语]][[徽州片]]、[[江淮官话]][[通泰片]]、[[关中方言]]全部变成对应的送气清音。
+
#全部或大部分变成对应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赣语]]、[[客家话]]、[[徽语]][[徽州片|安徽境内部分]]、[[江淮官话]][[通泰片]]等)
-
[[新湘语]]演变为不送气清音
+
#全部或大部分演变为对应部位的不送气清音。([[新湘语]]、[[晋语]]、[[吴语]]西北边缘地带的方言、[[闽语]]大部等)
-
[[闽语]]、[[韩语]]、[[徽语]][[严州片]]演变为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无规则
+
-
[[吴语]]保留全浊声母
+
[[吴语]]、[[老湘语]]、部分[[闽北方言]](与吴语交界地带)及极少数[[赣方言]](吴湘“浊音走廊”)保留全浊声母
 +
[[日语]]汉字音中的“吴音”系统也保留古汉语的清浊对立。“汉音”系统则基本清化(日语清音无送气与不送气的分别)。<br />
 +
[[朝鲜语]]汉字音不保留清浊对立,全浊声母清化派入送气清音或不送气清音的规则比较模糊。<br />
 +
[[越南语]]汉字音(汉越语)部分保留中古汉语的清浊对立,规则比较复杂。<br />
[[Category:音韻學]]
[[Category:音韻學]]

Current revision as of 06:12, 19 January 2006

全浊声母中古汉语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响音声母称次浊声母或者清浊声母。 在韵图里,全浊声母包括竝母奉母定母澄母从母邪母床母禅母群母匣母,参见守温三十六字母

[edit] 浊音清化

到了后来的年代,多数中国方言全浊声母变成了相对的清声母。全浊声母的清化有以下三种主要的模式:

  1. 平声演变为送气清音,仄声演变为不送气清音,即“平送仄收”模式。(官话粤语
  2. 全部或大部分变成对应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赣语客家话徽语安徽境内部分江淮官话通泰片等)
  3. 全部或大部分演变为对应部位的不送气清音。(新湘语晋语吴语西北边缘地带的方言、闽语大部等)

吴语老湘语、部分闽北方言(与吴语交界地带)及极少数赣方言(吴湘“浊音走廊”)保留全浊声母

日语汉字音中的“吴音”系统也保留古汉语的清浊对立。“汉音”系统则基本清化(日语清音无送气与不送气的分别)。
朝鲜语汉字音不保留清浊对立,全浊声母清化派入送气清音或不送气清音的规则比较模糊。
越南语汉字音(汉越语)部分保留中古汉语的清浊对立,规则比较复杂。

Personal tools